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JSTC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紫砂创作实录丨第四集:周桂珍《掇球壶》


2020-05-07


紫砂是宜兴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融诗、书、画、印、茶等多重传统文化于一身,是中国传统制陶工艺的杰出典范。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自明代成熟以来便世代相传,已有500多年历史,堪称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们记录紫砂非遗传承人、国家级大师的独门技艺与绝活,为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宜兴紫砂工艺、文化!


江苏省陶协公众平台,

将定期推送紫砂非遗传承人、国大师手工创作视频,

带你更深入了解紫砂工艺制作流程,

全面领略不同制作技艺,感受手工工艺之美。



微信图片_20200507154459.png

第四集:周桂珍《掇球实录》

微信图片_20200507155836.jpg

周桂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顾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周大师说:


我们这辈人,书都读得不是太多,所以很早就进紫砂工艺厂学艺。1958年进厂,进厂后随师父训练,师父对我们要求严格,也很尽心尽力教我们做壶。现在回想,也正是这一段经磨砺了我们这代人。


掇球壶》是光素的经典代表;过去程寿珍做的《掇球壶》得过国际巴拿马金奖。他做的掇球壶》工并不是特别精细,但他的气势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紫砂厂研究所的一批技术人员仿古复制前人作品,通过这个方式来提高我们对壶型上的认识。我做的就是程寿珍的掇球壶》,而顾老(顾景舟)对我也做了很多的技术指导。


我做来做去,虽然可以做得比程寿珍的光、做得细,但是我做不到他的那个气势,所以掇球壶》的造型是不起的做壶的人,把壶的每一段弧线把握得好,这是很了不起的事。不同的人做不同样的壶,细看都会不一样,我现在再温习这把壶,依然觉得这个造型很且了不起。

紫砂壶存在至今,经久不衰,它的立足点在哪里?就是既能收藏观赏,又能泡茶日用。


《掇球壶》创作实录


微信图片_20200507160229.jpg

创作流程 创 作 流 程 

创 作 流 程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32.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36.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40.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44.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48.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52.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455.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00.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04.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07.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11.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14.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17.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21.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25.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29.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32.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36.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39.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43.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46.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49.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54.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558.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601.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604.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607.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611.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614.jpg

微信图片_20200507162646.jpg




总 策 划 丨 史俊棠

策  划 丨 史小明

监  制 丨 王 侠

执  导 丨 唐 伟

摄  影 丨 山峻峣  陈浩然

后期制作 丨 杨静彦  朱 锐

制  作 丨 陶侠文化

出  品 丨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合  作 丨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宜兴市档案史志馆

友 情 链 接